揭秘蝦仁中的磷酸鹽:健康風險與規避策略

揭秘蝦仁中的磷酸鹽:健康風險與規避策略

March 17, 2025

你是否曾為餐桌上那盤鮮美多汁的蝦仁而心動?

蝦仁

然而,2025年央視「3·15晚會」的一則報導卻讓人觸目驚心:

部分蝦仁生產廠家在加工過程中超量使用磷酸鹽作為保水劑,導致磷酸根含量嚴重超標,最高竟達每公斤12.5克,超出國家標準145%!

這不僅是對食品安全的挑戰,更可能是對我們健康的潛在威脅。如果你是一位關注健康生活的倡導者,你可能已經對食品安全有一定了解,但磷酸鹽超標背後的真相,你真的清楚嗎?

本文將帶你深入剖析磷酸鹽的合法性、超標原因、潛在危害,並為你提供實用的規避策略。


磷酸鹽:合法的「保濕霜」還是隱患?

磷酸鹽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,廣泛用於肉製品、水產品和麵製品中。它的作用類似於食品的「保濕霜」,能鎖住水分、提升口感並延長保質期,讓冷凍蝦仁在解凍後依然鮮嫩多汁。

根據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(GB 2760-2024),磷酸鹽(如焦磷酸二氫二鈉、焦磷酸鈉、磷酸氫鈣、磷酸三鉀、六偏磷酸鈉等)在冷凍水產品中的最大使用量為每公斤5克(以磷酸根計)。

磷酸鹽

只要符合這一標準,磷酸鹽的使用就是合法且安全的。

但是,當廠家為了追求利潤而超量添加磷酸鹽時,問題就來了。例如,湛江良基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凍蝦仁中,磷酸鹽含量高達每公斤12.5克,超標145%。這種行為不僅違法,還可能掩蓋蝦仁的真實質量,給我們的健康埋下隱患。


磷酸鹽超標背後的真相:利潤驅動與監管漏洞

為什麼磷酸鹽會超標?

  • 利潤驅動: 磷酸鹽能顯著提高蝦仁的保水率,使其重量增加、賣相更佳。一些不良商家甚至透過「包冰」工藝,讓水分和冰佔據蝦仁重量的三分之二。消費者花錢買到的,可能更多是水而非蝦肉。
  • 市場需求: 部分下游商家為了壓低成本,要求供應商提供低價、高保水率的蝦仁,促使生產環節違規使用添加劑成為常態。
  • 監管不足: 儘管國家有明確標準,但地方監管力度和抽檢頻率有限,讓一些企業得以鑽空子。

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,讓磷酸鹽超標從個案變成了行業潛規則。


健康風險:超標磷酸鹽的「隱形威脅」

磷酸鹽是人體必需的元素,適量攝入無害。但超量攝入,尤其是長期過量,會對健康造成多重影響:

  • 鈣磷失衡: 過多的磷酸鹽會干擾鈣吸收,導致鈣磷比例失調,增加骨質疏鬆風險。中國營養學會指出,長期高磷低鈣飲食對骨骼健康尤為不利,特別是對中老年人和兒童。
  • 消化不適: 高劑量磷酸鹽可能刺激胃腸道,引發腹脹或腹瀉等問題。
  • 心血管隱患: 美國心臟協會研究顯示,過量磷酸鹽可能促進血管鈣化,增加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  • 營養失衡: 除了鈣,磷酸鹽還會影響鐵、鋅等元素的吸收,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整體營養失調。

雖然偶爾食用超標蝦仁不至於立即顯現問題,但若將其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,風險不容忽視。


規避風險:聰明消費者的自救指南

自救指南

作為健康生活的踐行者,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降低磷酸鹽超標帶來的風險:

  • 優先選新鮮食材: 新鮮蝦比冷凍蝦仁更少涉及添加劑,口感也更佳。
  • 查看配料表: 購買冷凍蝦仁時,選擇標明「無添加」或磷酸鹽含量符合標準的品牌。小心那些配料表含糊的產品。
  • 減少加工食品攝入: 少依賴速凍食品,多用新鮮食材,從源頭減少添加劑接觸。
  • 關注動態: 留意權威媒體的食品安全報導,避免購買問題產品。
  • 簡單自測: 解凍蝦仁後稱重,正常重量損失應在10%以內。若損失過大,可能存在超量保水劑。

結語:健康生活,從關注食品安全開始

呵護家人健康

磷酸鹽在合理範圍內是安全的,但超標使用卻可能成為健康的「隱形殺手」。我們需要透過明智選擇守護自己和家人的餐桌,關注配料表、減少加工食品、了解食品安全動態——這些小習慣能讓你遠離風險。